一年将要结束,那么多app甚至Matrix都给我推了年度报告,我想我自己也要更新一下了
(好久没有自我总结一下了)

两段泾渭分明

2024可以很明显的用高考来划分为前后两段,显而易见的,两段是截然不同的。

七月之前,生活是单调的,是与一群人将时间投进汪洋中的坚信,也有望着远处胡萝卜的希望,赶路上的互相打气。我怀疑时间是否真的投入到了汪洋里头,但我的确相信伴之而生的情感是真真切切的,如同清晨从树叶间隙洒下的阳光。

回头望之前的自己,我感慨之前自己的单纯,又感叹自己之前的毅力。因为过了那个阶段后,就不会再会有如此纯粹的目标以及如此无聊又有力的说服自己的理由了。

在高考完和志愿结果出来之后,我心情是低落的,灰色笼罩着自己。然后我开导自己说“命运会有他最好的安排”。

后来,来到了这里,我的确渐渐感受到了是这样,“命运会有他最好的安排,接着走就完事了”。

先前的低落回头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并且,它阻碍了我在拥抱更美好的东西。但是我也不会指责之前的自己视野过于狭隘,毕竟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的认识本就局限于其所在的世界里。不应该指责一个刚刚从一场极度内卷的考试中,从一所小地方走出来的学生,那的确不是他的过错。

来到了这里之后,我感慨于这所学校的美,喜欢看长草的有着错综复杂的树干的树,看早晨或傍晚甚至晚上瑰丽的天空,喜欢在学校附近到处觅食。

这所学校的确很好,我发现很多人包括先前的我都会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 越难得到的越是好的”。在过去十二年来的确是这样,大家会争破头皮到难考的学校,看到人多的地方蜂拥而至的去凑凑热闹,又或者说根据一个事物得到的难度来评判其价值。

我先前报志愿时也如此想,拼命想报考某所遥远的工科院校,然而由于宣传力度极大热度极高而惨遭滑档。现在回头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去那里,当时的我应该会说这个大家都想报,是大热门。再问问为什么不看看家门口这所大学,我会说什么呢?“这个很容易考上,大家都去,我才不想去,一定不咋地”。当然这话很愚蠢,非常蠢,有点想回去抽自己两巴掌。

如果你问我,现在我一定会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一窝蜂地去挤,不要做羊群里盲随的羊。

好的,扯得有点远了,回到2024吧

在中大,我遇到了不少人。很幸运的是,我遇到的朋友们都很好。我庆幸我来的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可以碰到不同专业的朋友,看到更多的东西。

我发现大学很神奇的一点是,他的人口基数很大,根据概率论,我们有很大的几率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我遇到了和我一样同时喜欢数学和辩论的朋友,加入了院辩论队碰到了一群一起辩论的好队友,碰到了很多球友,碰到了同学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bro,碰到了一起打数模的队友,碰到了搞大创的学姐。

我觉得每一次偶遇或许都很有意义,一天晚上出去,我听到宿舍大门口有两人在讨论,我以为他们是准备打辩论,他们却回答说他们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有很多瞬间会让我有一种“啊,这就是大学的感慨”,这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我回头看看自己,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在大学里的这半年并没有说做的有多好,反而我觉得自己有些懒惰。

我时常会无意义地把时间消耗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比如知乎。这个不是问题,问题是,我感到这回有一些成瘾性,会让自己不愿放下手机,从而忽略了现实的美好。

我觉得,与其看一个小时乒乓球比赛动态,不如拿着球拍到体育馆约个朋友打一个小时球;与其天天刷朋友圈,不如抽空约出来一起吃一顿饭边吃边聊,以不至于“无话不谈的朋友变成了点赞之交”。

当然,总体来说,2024年的大学生活总体上是让我感到快乐的,我的确热爱上了这所学校

那么2025呢

我想,我会跟自己说,去做就好了

要开始去做

说实话,过去一年有一些事情我感觉做的是有一些烂尾的,我觉得最主要还是不动的惰性。

还有,我会再向自己强调,多去接触,多了解,多尝试
未来我还有半年的时间在南校这里,我希望在我搬到中山大学东校园这一所接近工科院校的处在岛上的缺少美食的校区时,我能够充分探索完南校园和周围的东西。

反正时间是有限的,那么为什么不尽可能地把有限的时间玩出花来呢


2024再见,2025我来了